Trimma squamicana, Red-blotch pygmygoby

You can sponsor this page

Trimma squamicana Winterbottom, 2004

Red-blotch pygmygoby
把你的觀察加入 Fish Watcher
Native range | All suitable habitat | Point map | Year 2050
This map was computer-generated and has not yet been reviewed.
Trimma squamicana   AquaMaps   Data sources: GBIF OBIS
上傳你的 相片 和 影像
Pictures | Google 影像
Image of Trimma squamicana (Red-blotch pygmygoby)
Trimma squamicana
Picture by Allen, G.R.

分類 / Names 俗名 | 同種異名 | Catalog of Fishes(, ) | ITIS | CoL | WoRMS | Cloffa

Teleostei > Gobiiformes (Gobies) 鱸形目 (Gobies) > Gobiidae (Gobies) 鰕虎魚科 (Gobies) > Gobiinae
Etymology: Trimma: Greek, trimma, -atos = something crushed (Ref. 45335);  squamicana: Named after the word 'squamus', meaning scale and the specific name of 'candy cane pygmy goby', in allusion to the red and white body and scaled nape. Treated as a noun in apposition..
More on author: Winterbottom.

Environment: milieu / climate zone / depth range / distribution range 生態學

海洋 居於水底的; 深度上下限 10 - 48 m (Ref. 52975). 熱帶

分布 國家 | FAO區域 | 生態系 | 發現紀錄 | Point map | 簡介 | Faunafri

Eastern Central Pacific: Kiribati Republic, Phoenix Island.
中太平洋東部: 吉爾巴斯共和國,鳳凰島。

大小 / 重量 / 年齡

Maturity: Lm ?  range ? - ? cm
Max length : 2.1 cm SL (female)

簡短描述 型態特徵 | 形態測量圖

背棘 (總數): 7; 背的軟條 (總數): 8-9; 臀棘 1; 臀鰭軟條: 8 - 9. Diagnosis: The species has eight red to reddish brown saddles over the dorsal midline and five similar saddles on the ventral midline on a white background. The second dorsal spine is variably elongate. The fifth pelvic fin ray is unbranched. The interorbital trench is moderate to deep, the postorbital trench is generally poorly-developed or absent. The nape is scaled.
鑑別: 此魚種在白色的背景上有八個紅色到紅褐色的鞍狀斑關於背部中線與五個相似的鞍狀斑在腹的中線上。 第二個背棘易變細長。 第五個腹鰭鰭條是不分枝的。 海溝眼間骨是中等的到深, 眼眶後的海溝通常發展不良或不存在。 後頸是覆有鱗片的。 描述: 背鰭的第二根棘易變地延長, 從輕微的在後部地達到遠達中央的第二背鰭鰭; 第一個及[或] 第二背鰭鰭的最後鰭條可能是分枝或不分枝的具有所有的剩餘鰭條分枝。 臀鰭的第一個鰭條不分枝的, 第二個, 第三與最後的鰭條分枝或不分枝的, 與剩餘的鰭條分枝。 在後部地胸鰭延伸到到一垂直的成直線狀從在生殖的乳突與臀鰭的第三要素之間, 在鰭的中間區域中的四到十個分支條。 腹鰭沒有繫帶 , 基膜退化的, 最初四個鰭條繼續地曾經分枝, 第五個鰭條不分枝又 50-75% 的第四個鰭條, 在後部地達到的第四個鰭條到第一個到臀鰭的第五要素之間。 側面的鱗片 23-24-26(意謂 - 23.9, n=24), 前面的橫跨鱗片 7-8-9(平均的 =8, n=23), 在後部的橫跨鱗片 6-8.(意謂 =7.5, n=23) 頰與鰓蓋是無鱗片的; 腹鰭與胸鰭基底覆有鱗片的; 前背的鱗片 0-8-9.(較小的標本有一些或沒有前背部的鱗片) 鰓裂延伸前腹部地到在瞳孔的後緣之下到在-之中瞳孔。 在下面的頜的齒有在瘉合處附近的空隙大又彎曲犬齒的增大又外部列, 不規則的內部列比較小的, 延伸到齒骨的背部邊緣的犬齒, 與最內側列適度發展的, 間隔的犬齒; 上頜齒類似那些在下頜,幾乎延伸到前頜骨的末端, 不規則的內部列小的犬齒但是沒有內部的增大列。 舌邊緣圓或截形。 在第一鰓弓 2-4 上的鰓耙 +12-16=15-20.(平均的 =17.5, n=6 ,被損害的 holotype 的鰓耙, 沒有價值包含) 前面的鼻骨開口中等的狹窄管, 在後部的鼻骨開口一個大的孔具有一個升起邊緣; 鼻骨開口可能或可能不是位於一個凸起的橢圓形的囊上。 多骨的眼間骨寬度 1/4- 1/3 瞳孔寬度,具有一個中等的到深 (邊緣有大落差的) 眼間骨海溝; 眼眶後的海溝通常不存在或些微發展 (偶然中等對發展良好的) 的.(參考文獻 52975)

生物學特性     字彙 (例如 epibenthic)


Life cycle and mating behavior 成熟度 | 繁殖 | 產卵場 | | 孕卵數 | 仔魚

中太平洋東部: 吉爾巴斯共和國,鳳凰島。

主要參考資料 Upload your references | 參考文獻 | 合作者 | 合作者

Winterbottom, R., 2004. Three new species of Trimma (Pisces: Gobiidae) from the central, western and south Pacific. aqua, J. Ichthyol. Aquat. Biol. 9(1):7-16. (Ref. 52975)

IUCN 瀕危狀態 (Ref. 130435)

  資料不足 (DD) ; Date assessed: 07 September 2021

CITES

Not Evaluated

CMS (Ref. 116361)

Not Evaluated

對人類具威脅

  無害處的





人類使用

FAO - Publication: search | FishSource |

更多資訊

國家
FAO區域
生態系
發現紀錄
簡介
Stocks
生態學
食性
食物相
食物消耗量
定量
俗名
同種異名
新陳代謝
捕食者
生態毒物學
繁殖
成熟度
產卵場
產卵群集
孕卵數

卵發育
年龄/大小
成長
長度-重量
長度-長度
長度-頻率
形態測量圖
型態特徵
仔魚
稚魚動力學
入添量
豐度
BRUVS
參考文獻
養殖
養殖資訊
品種
遺傳學
Electrophoreses
遺傳率
疾病
加工
Nutrients
Mass conversion
合作者
照片
Stamps, Coins Misc.
聲音
神經毒
速度
泳型
鰓區
Otoliths
腦重體重比
眼睛色素

工具

特別的報告

下載 XML

網路資源

AFORO (otoliths) | Aquatic Commons | BHL | Cloffa | BOLDSystems | Websites from users | 檢查 FishWatcher | CISTI | Catalog of Fishes: , | DiscoverLife | ECOTOX | FAO - Publication: search | Faunafri | Fishipedia | Fishtrace | GenBank: 基因組, 核甘 | GloBI | Google Books | Google Scholar | Google | IGFA World Record | MitoFish | Otolith Atlas of Taiwan Fishes | PubMed | Reef Life Survey | Socotra Atlas | 樹狀分類階層 | Wikipedia: , 搜尋 | World Records Freshwater Fishing | Zoobank | 動物學的記錄

Estimates based on models

Preferred temperature (Ref. 123201): 27.9 - 29.1, mean 28.6 °C (based on 25 cells).
Phylogenetic diversity index (Ref. 82804):  PD50 = 0.5000   [Uniqueness, from 0.5 = low to 2.0 = high].
Bayesian length-weight: a=0.01023 (0.00477 - 0.02194), b=3.02 (2.84 - 3.20), in cm total length, based on LWR estimates for this (Sub)family-body shape (Ref. 93245).
回復力 (Ref. 120179):  高度, 族群倍增時間少於 15個月 (Preliminary K or Fecundity.).
Fishing Vulnerability (Ref. 59153):  Low vulnerability (10 of 100).